「坐月子」是我覺得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,最讓我敬佩的一個文化。
尤其生完後,我更覺得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!但前提是,把那有如裹腳布般落落長的習俗刪掉。
----進入主題----
話說確定懷孕之後,我就開始思考生完之後的問題。爬了許多文後,對於台灣的多樣選擇性只能用「讚嘆」兩個字形容。光坐月子的選擇就有:
1.在家坐月子(選擇婆婆或娘家)
在南部,幾乎10個產婦就有7個選這方式。原因不外乎:輿論壓力、環境熟悉、省錢、食材道地等。
沒錯!在南部,你不選擇給婆婆或回娘家坐月子,是不給他們面子的說法,我聽過無數。但也正因為聽過太多次悲慘的抱怨,例如:
寶寶一直哭鬧→懷孕期間一定沒聽普門品、懷孕時情緒激動、懷孕時熬夜導致寶寶作息不正常、新手媽媽姿勢不正確、寶寶穿太少(即使身上已經裹了3件毛毯)、寶寶尿布濕了就要換(即使黃色指示線上只有一絲藍色)、寶寶哭太大聲(遺傳不好)......→總之一切都是媽媽的錯!
我沒有騙人。產後憂鬱症是真的存在的!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剛大量失血、全身虛弱的媽媽禁得起精神上的摧殘。
很自然的,這方式馬上就被嬌貴性格的我給刪除了!
事後證明,這是我人生再正確不過的選擇了!人貴在自知,果然沒錯!
至於原因嘛~等我老了,不怕得罪人了,再來寫個「不堪回首的往事錄」好了。
2.居家坐月子(到府服務或外送月子餐)
我聽過選擇這方式的,多半都是家中尚有一隻半獸人。因此,產婦生完後在家休息,家事與小孩(們)就請到府的月子媽媽幫顧,既可以確認食材新鮮,又可以確保小孩(們)受到良好照顧。
可惜的是,立意良好,但品質良莠不齊。這也不能怪誰,畢竟魚與熊掌本就難以兼得。
更不用講,多數都不是魚也不是熊掌,而是再多一張高姿態的臉孔。
所以,我也沒考慮這款的方案。
3.產後護理之家(醫院附設或居家型月子中心)
這個方式就很多名目了,也比較複雜。聽說北部分更多,但南部主要大宗是這兩種:
(1)醫院附設,以天數計算
通常都是7天、14天、21天、28天的計數方式。最大優點就是:醫生就在樓下,很方便!
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來,我真的寧可砸大錢去選這款。因為生產完之後,實在是太多的問題發生在我身上!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黑暗!
例如:第三天就高燒不退,燒到第七、八天才從39.9度慢慢退到37度。
我都還記得我待的月子中心的護士小姐照三餐量我體溫,然後每天晚上都神情凝重的說要把我送去大醫院檢查。
幸好我雖然一直都在39度以上,但精神狀況不錯,不然真的會被掃地出月子中心。
再例如:我三不五時塞奶。
其實我會一直發燒應該也跟這有關。所以,各位男性朋友,請珍惜體諒身邊有在餵母奶的媽媽們,他們真的是太辛苦了!(淚)
在醫院時,一開始只能用手擠奶,我都還記得衛教師對我說:你以為生產最痛對不對?我告訴你,最痛的是擠奶!
是的!第一天手擠奶的時候,我是流著淚擠的。一邊看著那辛苦的10滴奶,一邊痛罵是誰發明這種擠奶方式的。第二天手擠奶,我是噴淚擠的。因為已經塞住了......所以出動2名強壯的護士半夜來幫忙,也出動了我人生中第一次想把人痛揍一頓的念頭。
生產時還可以說出「我好痛」三個字,擠奶時只剩下「痛」的尖叫聲。
到月子中心時就更精彩了!每晚都有護士來關照我的擠奶狀況,還對我說:「媽媽,請你記得半夜一定要起床擠奶,不然又塞住會很麻煩......」是的,因為太多次早上一起床,就已經連動一下都在痛。
當時候平均每3小時就得擠一次,所以幾乎整天都處於在「痛→擠(50分鐘)→拿給護士→補眠(2小時)→痛」,不分早晚,自然幾乎都沒啥睡飽到。
而只要一次稍微擠不乾淨,我的身體就很自然的「發燒」,很自然的「塞住」,很自然的......就含淚請護士幫忙。
幸好當初我選的月子中心是只收10個產婦,不然光處理我的問題,就累死一排護士了。但如果是在醫院附設的月子中心就不一樣了,不僅設備比較好,產婦也可以時時刻刻諮詢護士或醫生,而不是一直擔心「我該不該去醫院?」
但最大缺點就是:貴!而且,時間一到,小孩就會被展示在窗口前。除非你選擇24H母嬰同室。
或許是我個性不喜張揚,我真的不喜歡每次歡天喜地去看毛豆,結果毛豆的窗口外排了一堆不是他爸媽的人,讚嘆的說:「這寶寶頭髮真多~不知道媽媽是吃什麼,才會頭髮這麼長......」
......你管我......
(2)居家型月子中心(官方名稱:產後護理之家)
基本上這種的都以「月」在計算,換言之,就是27-30天不等。包吃、包住、包照顧小孩跟產婦。
最大優點就是:提個包包、抱個小孩就可以爽爽住了。
所以在所有的醫院附設的月子中心都額滿的狀況下,我以這個方案為首選,還親自開著車跑往各月子中心詢問,並做一張小小的評比表(如下)。
XXX XX OOO
外觀★★★★ 外觀★★★★★ 外觀★★★★
嬰兒室★★★ 嬰兒室★★★ 嬰兒室★★★★
房間★★★★ 房間★★★ 房間★★★
價錢★★★ 價錢★★★ 價錢★★★
距離近 距離近 距離中
名字就「嗶」掉了,以免黑掉。但事後證明,這張評比表「一點用兒都沒有」。
因為對我而言,外觀、距離、房間這三項一點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「那張床好不好睡」!
生產完有太多需要恢復的地方,前2個禮拜幾乎是以「床」和「廁所」為主要活動範圍啊!所以,電視是不是液晶?馬桶是不是免痔?房間有沒有裝潢?生產之前很在乎的,在生產之後一點都不重要。
最妙的是,生產完後是不可以用免痔馬桶的唷~
那免痔馬桶是標榜給誰看的?當然是→準爸爸。
至於嬰兒照顧的問題,我就覺得見仁見智了!據說,我家毛豆在月子中心期間,是個醒來後可以自得其樂的優良寶寶(現在每次醒來都哭哭是怎麼回事?@@),所以那所謂的護士:嬰兒(1:5)的政府規定,似乎就沒啥差了......
所以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我應該會直接挑選最便宜的月子中心就好......
幸好我也沒選太貴,不然就真的要哭哭了......
最大的缺點:應該算是產婦照護較易不周......這也不能怪他們,畢竟醫院是產婦由婦產科處理,新生兒由小兒科處理,但居家型月子中心則是護士兩頭燒,只好把主力放在新生兒上,當然產婦就只能自求多福囉!
結論:花錢去坐月子中心還是非常值得的。至少不用去做很多瑣碎的新生兒護理,可以專心休息,那就夠了~
----突然想到----
話又說回頭,為什麼我會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文化呢?
因為,很多人都會以為產婦坐月子是等同於放一個月的假(我以前就是這樣白目的想法),但其實不然。
當初醫生建議我選擇自然產,對我說:「自然產復原比較快!」理所當然地,我就覺得那我只要自然產,幾天後我就可以活蹦亂跳了!
現在想起來真是大錯特錯!
我還真的犯了「生孩子就只是把肚子裡的肉球拿出來」這種荒謬的看法!
生完後6小時,完全的頭昏腦脹,僅憑著一股意志力走去看毛豆,走回來就全身廢了!
第三天,即使可以出院,也是老牛慢步,動作遲緩。
第七天,原來仰躺起身是如此艱辛的事!
第十四天,終於可以稍微散步、伸展一下。
第二十一天,雖然還很多動作不順暢,但身體疼痛少很多了!
所以坐月子至少要21天,身體才算是稍微恢復,更不用講半年內都不能直接仰躺起身,不然就等著以後腰酸背痛!
更不用講還得想辦法抽空餵食一個隨時隨地都在餓肚子的小餓魔!
一個人都自顧不暇了,還得顧第二個......QQ
所以坐月子不等於放假!(鄭重澄清)
但即使再忙再累,看到兒子熟睡的臉,真的,一切都值得了!
豆仔,祝你好眠~^^